2017-10-16 09:11:02 來源: 江海晚報
話劇《寺街風雨》劇照。
晚報網(wǎng)訊 14日晚,一場別開生面的公益話劇——《寺街風雨》在南通進劇場精彩上演。與以往話劇不同的是,參加演出的8名演員都是清一色的非專業(yè)演員,堪稱“素人”演出。更令人驚嘆的是,他們僅用了三天時間就排完了長達1小時的話劇,由于時間緊迫,臺詞較長,采取的是劇本朗讀的形式進行,其聲情并茂的演出贏得了觀眾的認可與掌聲。
據(jù)了解,此次參演的8名演員有空姐、語文老師、電臺主持人、醫(yī)學研究生等等,有南通人,也有外地人,盡管身份不同,但他們都是進劇場的忠實觀眾,同樣熱愛戲劇,這一次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犧牲了自己的業(yè)余時間,在專業(yè)導演的指導下,首次登臺演戲,圓了心中的話劇夢。
劇本朗讀是介于劇本和演出之間的一種方式,其主要目的是欣賞戲劇語言的魅力,更偏向文學層面的研究探討。單純以朗誦的形式呈現(xiàn)劇本,可以讓演員感受到語言的行動性,讓朗讀的演員心中對具體的表演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此次劇本朗讀匯報演出,也是市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中心在第四屆南通市公共文化服務展示月活動期間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話劇《寺街風雨》,借南通古老街區(qū)——寺街,演繹人生風雨、世情起伏。劇中人物為南通民間工藝“哨口風箏”、“藍印花布刻板”藝人。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暗合這些南通古老工藝的風雨傳承。以寺街做劇情演繹的平臺,意在展示這片正在開發(fā)保護的古老街區(qū)的風貌,契合當下人對于記憶的追尋心理,以及對真情回歸的渴望。當晚,這部話劇的編劇、市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中心編劇張涢也饒有興致地觀看了此次演出,“這部話劇創(chuàng)作于2008年,這次搬上舞臺的是這部話劇的上半部分,讓我直觀地找到了劇本中的很多不足之處?!?/p>
“沒想到這次純素人演出呈現(xiàn)得如此精彩,大大活躍了南通的戲劇舞臺,也使一些話劇作者有機會以這樣一種形式看到自己的作品搬上舞臺?!笔形幕囆g創(chuàng)作中心主任、文博研究員陳金屏表示,未來,該中心將與進劇場攜手共同將這一劇本朗讀的特別演出形式長期開展下去,形成南通戲劇的一個品牌,同時計劃籌建南通劇社,吸引社會上有更多戲劇夢想的市民加入進來,并以此推動更多南通話劇作者形成新的創(chuàng)作熱潮,讓話劇在南通流行起來。
居住在寺街40多年的市民王先生當晚也冒雨前來觀看演出,“我特別期待用南通話來演出《寺街風雨》,有機會我希望能參與演出。”一直專注于拍攝寺街人物的攝影家彭常青也特地前來觀看,“演出很有寺街的味道,特別是劇中南通話的配樂唱段很懷舊?!?/p>
記者 馮啟榕
[責任編輯:來源:江海晚報]
蘇ICP備08106468號 蘇新網(wǎng)備2010048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經(jīng)營制作許可證(蘇)字第435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蘇B2-20112099號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wǎng)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zgnt001@163.com
聯(lián)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
Copyright (C) 2015 www.bdg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